零食种类

榛子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03-22 16:50:47
榛子,炒榛子,零食,坚果,炒货,干果,休闲零食。
榛子
榛子(zhēn zǐ)是重要的坚果树种之一,是木本油料树种,为榛科榛属植物,全世界有16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果形似栗,卵圆形,有黄褐色外壳。种仁气香、味甜、具油性,秋季成熟采、收。主产地土耳其,在我国,榛子的大面积栽培种植比较少,但东北、华北的广大山区,都有野生品种,当地人采集来作为山货出售。在河北的辛集已经开始了平原规模化种植。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榛子

别名:山板栗、尖栗、棰子

英文名:filbert

二名法: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exBess.Corylus heterop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亚纲:金缕梅亚纲(Hamamelidae)

目:壳斗目(Fagales)

科:桦木科(corylaceae)

亚科:榛亚科

属:榛属(Corylus)

种:榛子分

布:亚洲、欧洲及北美洲

形态特征

榛(《诗经》)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7米。叶互生;阔卵形至宽倒卵形,长5~13厘米,宽4~7厘米,先端近截形而有锐尖头,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脉上有短柔毛;叶柄长1~2厘米,密生细毛;托叶小,早落。花单性,雌雄同株,先叶开放;雄花成菜荑花序,圆柱形,长5~10厘米,每苞有副苞2个,苞有细毛,先端尖,鲜紫褐色,雄蕊8,药黄色;雌花2~6个簇生枝端,开花时包在鳞芽内,仅有花柱外露,花柱2个,红色。小坚果近球形,径约0.7~1.5厘米,淡褐色,总苞叶状或钟状,由1~2个苞片形成,边缘浅裂,裂片几全缘,有毛。花期4~5月。果期9~10月。生山地阴坡丛林间。

生长环境

榛子抗寒性强,年平均温度在7.5℃左右,它能安全地度过东北的冬天,冬季气温在-30℃也可以正常越冬。榛树喜欢湿润的气候。通常在年降水量700-1200毫米的地区栽植为宜。

它较为喜光,充足的光照能促进其生长发育和结果。榛子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在砂土、壤土、黏土以及轻盐碱地上,均能生长。

种植榛树,对地势的要求不高,不过在海拔较低的地势,将更有利于其生长结实,一般在我国北方地区,在海拔750米以下的土地上栽培为好,但通常都以山地缓坡地和平地、梯田更为适宜。坡度过陡则不利于榛园管理。榛子在我国分布地域很广,全国除了新疆、福建、台湾、广东和广西外,其它各地均有栽培,以东北三省种植规模为最大。
植物价值

营养价值

榛子营养丰富,果仁中出除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外,胡萝卜素、维生素B1 、维生素B2、维生素E含量也很丰富;榛子中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样样俱全,其含量远远高过核桃;榛子中各种微量元素如钙、磷、铁含量也高于其他坚果。此外,它也可以生产十分珍贵的木材,其木材坚硬,纹理、色泽美观,可做小型细木工的材料;部分品种可作植被恢复及园林绿化树种。榛子富含油脂(大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维生素E)、矿物质、糖纤维、β--古甾醇和抗氧剂石炭酸等特殊成分以及人类所需的八种氨基酸与微量元素。

食疗价值

桦木科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榛的种子。又称棰子、山板栗。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陕西、甘肃等地。秋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总苞和果壳用。

性味甘平。能补脾益气,涩肠止泻。《开宝本草》谓能“益气力,实肠胃,令人不饥,健行。”故性能极似栗子。但少用作补肾强腰的药物。可用于脾胃虚弱、少食乏力、便溏腹泻等。单用或与山药、白术、栗子等配伍。生嚼、熟食均可。但以熟食为好。

1.软化血管,促进胆固醇代谢 榛子含有丰富的脂肪主要是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一方面可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另一方面可以软化血管,维护毛细血管的健康,从而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2.强壮体魄,促进生长发育榛子的含磷量为诸果之首,磷是人体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此外,榛子中钾、铁含量亦名列前茅,对于增强体质,抵抗疲劳,防止衰老都非常有益。常食榛子有益于儿童的健康发育。

3.明目健脑,增强记忆榛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源、B1、B2及烟酸,有利于维持正常视力和上皮组织细胞的正常生长和神经系统的健康,促进消化系统功能,增进食欲,提高记忆,防止衰老。
 
上一篇:碧根果 下一篇:巴西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