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种类
黄颡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0-08-19 10:33:24
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 1846) ,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的一种鱼类。俗称:昂刺鱼,刚针,黄骨聪,昂公鱼,黄骨鱼、黄丫头、黄鸭叫、黄沙古、翁公鱼、戈艾、吱戈艾、黄刺公、疙阿、戈雅鱼、疙阿丁、黄腊丁、嘎牙子、昂刺鱼、黄鳍鱼、三枪鱼、黄刺骨、黄牙鲠、王牙、黄嘎牙,刺疙疤鱼,刺黄股,黄鲛,汪丫鱼,毛泥鳅,黄骨头,弯丫等黄腊丁,央丝。广布于中国东部各太平洋水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昼伏夜出。体长123-143mm,杂食,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食物多为小鱼、水生昆虫等小型水生动物。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在生殖时期,雄鱼有筑巢习性。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黄颡
拉丁学名
Pseud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 1846)
别称
刚针、硌牙、黄腊丁、戈雅、昂公、昂刺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硬骨鱼纲
亚纲
辐鳍亚纲
目
鲇形目
科
鲿科
属
黄颡鱼属,拟鲿属
种
黄颡
分布区域
除西部高原外,全国各水域均有分布
英文名
Yellow cartfish
目录
1形态特征
2生活习性
3分布情况
4养殖技术
折叠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黄颡鱼体长约20厘米以上,腹面平直,体后半部侧扁,尾柄较细长。头大且扁平,吻短,圆钝,不
黄颡
黄颡
突出,上下颌略等长。口大,下位,两颌及口盖骨上有绒毛状齿带。眼小,侧位,眼间距隆起。须4对,鼻须末端可伸至眼后,上颌须1对,末端可延至胸鳍基部,颐须2对,较上颌须短。鳃孔大。全体裸露无鳞。侧线完全。背鳍Ⅰ,6~7,位于胸鳍的后上方与腹鳍的前上方,有硬棘,棘后缘有锯齿。胸鳍Ⅰ7,硬棘前后缘均有锯齿,前缘为36~47个,后缘为11~16个。臀鳍条21~25。脂鳍末端游离,较臀鳍短,并与之相对。尾鳍分叉。体呈黄色;背部黑褐色,体侧有宽而长的黑色断纹;腹部为淡黄色,尾鳍上下叶各有黑色的纵纹。产卵期一般在4~5月间。[3]
折叠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多在湖泊静水或江河缓流中营底栖生活,尤喜生活在具有腐败物和淤泥的浅滩处。白天潜伏于水体底层,夜间浮游至水上层觅食,冬季多聚在支流深水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之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黄颡鱼是一种典型的广食性鱼类,幼鱼主要食[1] 浮游动物和[2] 水生昆虫的幼虫,成鱼以小鱼和无脊椎动物为食。黄颡鱼2龄达性成熟。每年5-7月,雄鱼游至沿岸地带水草茂密的淤泥粘土处(水深8-40厘米),利用胸鳍刺在泥底上断断续续地转动,掘成一个小小的泥坑,即为产卵的鱼巢。雄鱼筑巢后即留在巢里,等候雌鱼到来,在巢里进行产卵受精。产卵活动多在气候由晴朗转变阴雨的夜间进行。雌鱼产过卵后即离巢觅食,只有雄鱼在巢附近守护发育中的卵和仔鱼,直到仔鱼能离巢自由游动时为止(大约7-8天)。
折叠编辑本段分布情况
生活于江河、湖泊中,白天栖于湖水底层,夜则浮于水面觅食。 分布长江、黄河、珠江及黑龙江等流域。[3]
黄颡鱼分布广,除西部高原外,全国各水域均有分布。它个体虽较小,但产量大。肉质细嫩,无小刺,多脂肪,其蛋白质含量为16.1%,脂肪为0.7%,是我国常见的食用鱼类。黄颡鱼的种类颇多,常见种还有长须黄颡鱼(P.eupogon ,英文名:Shorthead catfish)、瓦氏黄颡鱼(P.vachellii ,英文名:Darkbarbel catfish)、光泽黄颡鱼(P.nitidus ,英文名:Shining catfish)等。黄颡鱼类的背鳍刺和胸鳍刺均有毒腺,为淡水刺毒鱼类中毒性较强的鱼类之一。被刺后立即发生强烈灼痛,常因穿刺造成撕裂伤、出血、局部肿胀、并引起发烧,患处剧痛半小时至1小时始止。黄颡鱼作为药用常取其全鱼。其肉性味甘、平,有祛风、利尿之功效,可用以主治水肿、喉痹肿痛等症。[4]
折叠编辑本段养殖技术
1、池塘选择与消毒
池塘要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水深在..1.5m以上,面积一般为2-10亩(每亩667m~。对于池底淤泥超过lOcm的池塘,必须清除过多的淤泥。在清除淤泥后,不要立即注水,应在阳光下暴晒数日后,再进行清整消毒。放养前10-15d,每亩用生石灰.. 50-75kg或漂白粉7一lOkg溶解化浆后全池泼洒。
2、鱼种放养与品种搭配
4月中旬至5月初放养黄颡鱼鱼种,每公顷放养规格3~5g的黄颡鱼种4.5~12万尾。饲养至秋季,黄颡鱼鱼种每公顷产量可达750~2250kg。5月下旬至6月初,放养规格1.5~50px的鲢鳙鱼乌仔1.2~1.5万尾,鲢鳙鱼之间的比例为2:1.3:1。鱼种入池前用浓度30~50g/L的食盐水浸洗鱼体消毒。
主养黄颡鱼鱼种的池塘只搭配鲢鳙鱼乌仔或夏花,不宜混养鲤鱼、鲫鱼、草鱼等一些抢食能力强的鱼类,这些鱼类会与黄颡鱼争食,影响黄颡鱼养殖效果。但可以混养团头鲂,一般每公顷放养规格.. 1.1300px团头鲂乌仔30000~45000尾。另外,还有两点提醒养殖者注意:一是清塘消毒时,一定要彻底杀灭池塘内的野杂鱼类;二是注入池塘的水要经60目筛绢严格过滤,以防野杂鱼,特别是鲫鱼进入池塘。
3、饵料配制与投喂
黄颡鱼以肉食为主,可以直接将小鱼、小虾、螺蚌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绞碎后,用3%~8%的面粉作粘合剂,充分搅匀后,放在饲料台上投喂。对于上述动物性原料缺乏时,可按鱼粉30%、豆饼30%、麸皮20%、玉米10%、面粉6%及4%的鱼油和矿物质的配方,制作成颗粒饲料投喂。也可向专业性生产厂家购买全价黄颡鱼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投饵采取"4定"原则,投饵 2次。
4、管理
4.1巡塘经常巡视池塘,观察池鱼动态。每天要早、中、晚巡视池塘3次。黎明时观察池鱼有无浮头现象,白天可结合投饲料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池鱼活动和摄食情况。黄昏时检查全天摄食情况,有无残剩饲料,有无浮头预兆。
4.2池塘清整随时除草去污,保持水质清新和池塘环境卫生,及时防除病害。池塘水质要清新,含氧量高,要根据施肥情况和水质变化,经常注入适量新水,还要随时捞除水中污物残渣,割去池边杂草,以免污染水质。
4.3防逃掌握池水注排,保持适当水量,防涝、防止逃鱼。要随鱼体成长,结合调节水质,适时增加塘水量。
4.4水质调节自6月份开始,应每隔10~15d加注新水1次,每次注水25375px。如发现水质过肥,应及时排出部分老水,加注新水,以保证鱼类摄食旺盛,正常生长。每天进行巡塘观察,做好食台和饲料的管理,检查鱼体和做好养鱼记录。
5、鱼病防治
黄颡鱼的抗病能力强,养殖中一般无大病。但在饲养中受季节、气温、水质、投料及鱼体表无鳞的特点和养殖池中的细菌、寄生虫等影响,也会引起局部感染和寄生虫寄生于鱼体鳃丝及内脏各部位引发疾患,这就需要在乎时养殖中注意观察,针对异常情况提前预防,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5.1杀虫剂敌杀死(溴氰菊酯),按每立方水体用0.03mg/kg的浓度全池泼洒;或用硫酸酮和硫酸亚铁按0.15:0.05mg/kg的浓度比例泼洒。以上杀虫剂对环虫、车轮虫等杀灭效果较好,但2种药只能单用,不能混用或交替使用,更不能超量用药。
5.2抗茼消炎剂磺胺二甲嘧啶片按每50kg饵料中加15-20g,连喂3d,2次,d;或用"痢特灵"(呋喃唑酮)10g加土霉素20g拌匀加入.. 50kg饵料中,连喂3d,2次,d;也可把口服青霉素胶囊5g加入.. 50kg饵料中,连喂3d,2次,d。对鱼体消毒用0.5Oi。
2%漂白粉液或青霉素粉稀释集中浸泡lmn以上口服药料,主要针对细菌感染的病鱼,要现配现喂,配1次喂3d,切忌久放。
5.3治疗出血痛的药物用食盐50kg/亩,全塘泼洒,同时每50kg饵料中用磺胺噻唑.. 100只加维生素C10g拌匀,投喂3d,2次/d。在对黄颡鱼鱼病的防治过程中,应拒绝使用敌百虫药剂杀虫,否则会带来不良后果。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黄颡
拉丁学名
Pseud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 1846)
别称
刚针、硌牙、黄腊丁、戈雅、昂公、昂刺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硬骨鱼纲
亚纲
辐鳍亚纲
目
鲇形目
科
鲿科
属
黄颡鱼属,拟鲿属
种
黄颡
分布区域
除西部高原外,全国各水域均有分布
英文名
Yellow cartfish
目录
1形态特征
2生活习性
3分布情况
4养殖技术
折叠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黄颡鱼体长约20厘米以上,腹面平直,体后半部侧扁,尾柄较细长。头大且扁平,吻短,圆钝,不
黄颡
黄颡
突出,上下颌略等长。口大,下位,两颌及口盖骨上有绒毛状齿带。眼小,侧位,眼间距隆起。须4对,鼻须末端可伸至眼后,上颌须1对,末端可延至胸鳍基部,颐须2对,较上颌须短。鳃孔大。全体裸露无鳞。侧线完全。背鳍Ⅰ,6~7,位于胸鳍的后上方与腹鳍的前上方,有硬棘,棘后缘有锯齿。胸鳍Ⅰ7,硬棘前后缘均有锯齿,前缘为36~47个,后缘为11~16个。臀鳍条21~25。脂鳍末端游离,较臀鳍短,并与之相对。尾鳍分叉。体呈黄色;背部黑褐色,体侧有宽而长的黑色断纹;腹部为淡黄色,尾鳍上下叶各有黑色的纵纹。产卵期一般在4~5月间。[3]
折叠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多在湖泊静水或江河缓流中营底栖生活,尤喜生活在具有腐败物和淤泥的浅滩处。白天潜伏于水体底层,夜间浮游至水上层觅食,冬季多聚在支流深水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之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黄颡鱼是一种典型的广食性鱼类,幼鱼主要食[1] 浮游动物和[2] 水生昆虫的幼虫,成鱼以小鱼和无脊椎动物为食。黄颡鱼2龄达性成熟。每年5-7月,雄鱼游至沿岸地带水草茂密的淤泥粘土处(水深8-40厘米),利用胸鳍刺在泥底上断断续续地转动,掘成一个小小的泥坑,即为产卵的鱼巢。雄鱼筑巢后即留在巢里,等候雌鱼到来,在巢里进行产卵受精。产卵活动多在气候由晴朗转变阴雨的夜间进行。雌鱼产过卵后即离巢觅食,只有雄鱼在巢附近守护发育中的卵和仔鱼,直到仔鱼能离巢自由游动时为止(大约7-8天)。
折叠编辑本段分布情况
生活于江河、湖泊中,白天栖于湖水底层,夜则浮于水面觅食。 分布长江、黄河、珠江及黑龙江等流域。[3]
黄颡鱼分布广,除西部高原外,全国各水域均有分布。它个体虽较小,但产量大。肉质细嫩,无小刺,多脂肪,其蛋白质含量为16.1%,脂肪为0.7%,是我国常见的食用鱼类。黄颡鱼的种类颇多,常见种还有长须黄颡鱼(P.eupogon ,英文名:Shorthead catfish)、瓦氏黄颡鱼(P.vachellii ,英文名:Darkbarbel catfish)、光泽黄颡鱼(P.nitidus ,英文名:Shining catfish)等。黄颡鱼类的背鳍刺和胸鳍刺均有毒腺,为淡水刺毒鱼类中毒性较强的鱼类之一。被刺后立即发生强烈灼痛,常因穿刺造成撕裂伤、出血、局部肿胀、并引起发烧,患处剧痛半小时至1小时始止。黄颡鱼作为药用常取其全鱼。其肉性味甘、平,有祛风、利尿之功效,可用以主治水肿、喉痹肿痛等症。[4]
折叠编辑本段养殖技术
1、池塘选择与消毒
池塘要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水深在..1.5m以上,面积一般为2-10亩(每亩667m~。对于池底淤泥超过lOcm的池塘,必须清除过多的淤泥。在清除淤泥后,不要立即注水,应在阳光下暴晒数日后,再进行清整消毒。放养前10-15d,每亩用生石灰.. 50-75kg或漂白粉7一lOkg溶解化浆后全池泼洒。
2、鱼种放养与品种搭配
4月中旬至5月初放养黄颡鱼鱼种,每公顷放养规格3~5g的黄颡鱼种4.5~12万尾。饲养至秋季,黄颡鱼鱼种每公顷产量可达750~2250kg。5月下旬至6月初,放养规格1.5~50px的鲢鳙鱼乌仔1.2~1.5万尾,鲢鳙鱼之间的比例为2:1.3:1。鱼种入池前用浓度30~50g/L的食盐水浸洗鱼体消毒。
主养黄颡鱼鱼种的池塘只搭配鲢鳙鱼乌仔或夏花,不宜混养鲤鱼、鲫鱼、草鱼等一些抢食能力强的鱼类,这些鱼类会与黄颡鱼争食,影响黄颡鱼养殖效果。但可以混养团头鲂,一般每公顷放养规格.. 1.1300px团头鲂乌仔30000~45000尾。另外,还有两点提醒养殖者注意:一是清塘消毒时,一定要彻底杀灭池塘内的野杂鱼类;二是注入池塘的水要经60目筛绢严格过滤,以防野杂鱼,特别是鲫鱼进入池塘。
3、饵料配制与投喂
黄颡鱼以肉食为主,可以直接将小鱼、小虾、螺蚌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绞碎后,用3%~8%的面粉作粘合剂,充分搅匀后,放在饲料台上投喂。对于上述动物性原料缺乏时,可按鱼粉30%、豆饼30%、麸皮20%、玉米10%、面粉6%及4%的鱼油和矿物质的配方,制作成颗粒饲料投喂。也可向专业性生产厂家购买全价黄颡鱼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投饵采取"4定"原则,投饵 2次。
4、管理
4.1巡塘经常巡视池塘,观察池鱼动态。每天要早、中、晚巡视池塘3次。黎明时观察池鱼有无浮头现象,白天可结合投饲料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池鱼活动和摄食情况。黄昏时检查全天摄食情况,有无残剩饲料,有无浮头预兆。
4.2池塘清整随时除草去污,保持水质清新和池塘环境卫生,及时防除病害。池塘水质要清新,含氧量高,要根据施肥情况和水质变化,经常注入适量新水,还要随时捞除水中污物残渣,割去池边杂草,以免污染水质。
4.3防逃掌握池水注排,保持适当水量,防涝、防止逃鱼。要随鱼体成长,结合调节水质,适时增加塘水量。
4.4水质调节自6月份开始,应每隔10~15d加注新水1次,每次注水25375px。如发现水质过肥,应及时排出部分老水,加注新水,以保证鱼类摄食旺盛,正常生长。每天进行巡塘观察,做好食台和饲料的管理,检查鱼体和做好养鱼记录。
5、鱼病防治
黄颡鱼的抗病能力强,养殖中一般无大病。但在饲养中受季节、气温、水质、投料及鱼体表无鳞的特点和养殖池中的细菌、寄生虫等影响,也会引起局部感染和寄生虫寄生于鱼体鳃丝及内脏各部位引发疾患,这就需要在乎时养殖中注意观察,针对异常情况提前预防,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5.1杀虫剂敌杀死(溴氰菊酯),按每立方水体用0.03mg/kg的浓度全池泼洒;或用硫酸酮和硫酸亚铁按0.15:0.05mg/kg的浓度比例泼洒。以上杀虫剂对环虫、车轮虫等杀灭效果较好,但2种药只能单用,不能混用或交替使用,更不能超量用药。
5.2抗茼消炎剂磺胺二甲嘧啶片按每50kg饵料中加15-20g,连喂3d,2次,d;或用"痢特灵"(呋喃唑酮)10g加土霉素20g拌匀加入.. 50kg饵料中,连喂3d,2次,d;也可把口服青霉素胶囊5g加入.. 50kg饵料中,连喂3d,2次,d。对鱼体消毒用0.5Oi。
2%漂白粉液或青霉素粉稀释集中浸泡lmn以上口服药料,主要针对细菌感染的病鱼,要现配现喂,配1次喂3d,切忌久放。
5.3治疗出血痛的药物用食盐50kg/亩,全塘泼洒,同时每50kg饵料中用磺胺噻唑.. 100只加维生素C10g拌匀,投喂3d,2次/d。在对黄颡鱼鱼病的防治过程中,应拒绝使用敌百虫药剂杀虫,否则会带来不良后果。